知识
视频
资讯
疾病
专家
健康素养
一图读懂-注意手卫生,病毒去无踪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2.公民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健康和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3.主动学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三减三健
2023全民营养周主题海报--秦岚
2023全民营养周主题海报--杨立新 杨玏
2023全民营养周主题海报-倪红
合理膳食
健康的四大基石之合理膳食,讲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准则八条。
心理健康
健康科普系列讲座11:心理卫生健康素养--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张建宏
青年学生群体正面临着从青年期向成人期的转型,正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因此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么,青年学生如何做到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呢?
科学健身
健康科普系列讲座10:慢性病健康素养--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国良
健康科普系列讲座1:妇幼人群健康素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刘芙蓉
烟草控制
珍爱生命,远离烟草。
吸烟不只伤“肺”,还伤“心”。戒烟不但能够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个人的寿命,而且也是公益行为。
科学就医
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一、科学就医是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适度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健康。 科学就医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涉及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有助于更便捷、经济、有效地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公众应重视科学就医,切实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 科学就医就是要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共卫生服务、诊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和医疗保险等资源
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紧要关头,慢性病患者就医应注意什么?2月16日,郑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相关患者尽量减少去医院次数,优先选择家庭医生或与原就诊医生联系,可采用远程和线上医疗咨询。若病情需要必须去医院,就诊需做好就医前、就医时和就医后的防护。 就医前:要做好网上或电话预约,选择能满足需求的就近医疗机构。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医院、避免去发热门诊、急诊等科室就诊。 减少陪同就诊人员。患者及陪同人员
合理用药
第三届河南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短视频合集《服药方法不对小心“病从口入”》
第三届河南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短视频合集《合理的用药时间有讲究》
妇幼保健
儿少健康
夏季解暑哪些饮料孩子不能喝作者:李建 时间:2022-07-0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字号:【大 中 小】分享: 天气逐渐炎热,补水解暑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很多家长想给孩子喝点解暑饮料。但是,因为饮用不当,导致孩子身体不适的情况也不少见。夏季补水解暑,应该注意什么?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既健康又能达到解暑功
老年健康
人一老,各种病就都来了?一是免疫力的变化,二是养生观念不同。营养上建议:生活中要注重三种营养素的补充
老年健康管理系列科普-张绍均:太极
职业健康
健康科普系列讲座5: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谷桂珍
如何做好职业性中暑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2022年版) 职业健康素养是指劳动者获得职业健康基本知识,践行健康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防范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对于保护劳动者全面健康、乃至维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至关重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均将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列为重
急救常识
急救方法之心肺复苏,急救方法之心肺复苏
公共卫生篇——现场急救常识一)心肺复苏法猝死、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失血过多时,常会造成心脏停跳。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极易产生不良后果。此时,运用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病人至关重要。应急指南:1、任何急救开始的同时,均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2、抢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3、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卧于坚实的平面上,然
近视防控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正在重新融入紧张的校园生活,遨游在知识海洋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忘了注意保护视力。那么,有哪些保护视力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一、户外活动要保证科学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率。一般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2小
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