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防病专题

儿科疾病

别再给新生儿“挤”乳头了

发布日期:2025-03-15 来源:郭晓丽(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新生儿要不要挤乳头?乳头内陷和幼年时是否挤乳头有关系吗?挤乳头预防乳头内陷?毫无科学根据。乳头内陷部分诱因与生活习惯有关。轻度乳头内陷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新手妈妈李女士今年28岁,因乳头内陷积乳严重,导致不能正常哺乳,只能依靠人工喂养。李女士的母亲见状,说要给小宝宝挤乳头,以防日后出现李女士这种乳头内陷。李女士认为自己幼年时有过被挤乳头的经历,现如今同样乳头内陷,不应该给小宝宝挤乳头。两代人为要不要给新生儿挤乳头展开了激烈讨论新生儿要不要挤乳头?乳头内陷和幼年时是否挤乳头有关系吗?

挤乳头预防乳头内陷?毫无科学根据

我国某些地区有通过给新生儿挤乳头来预防乳头内陷的传统。研究显示,婴儿时期是否挤乳头与乳头内陷的发生没有关系,通过给新生儿挤乳头来预防乳头内陷和预防男孩乳头瘙痒等并无科学依据。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乳头内陷多是乳头先天发育不良所致,通过挤压的方式无预防。

相反,如果挤乳头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乳腺炎。再加上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挤压乳头引起皮肤破损,有可能破坏乳腺功能或造成乳头扭曲,使皮肤表面细菌乘虚而入,形成乳腺脓肿,严重者引起全身扩散,出现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挤压女宝宝乳头,还有可能破坏乳腺胚芽,造成青春期乳房不发育的情况。

乳头内陷部分诱因与生活习惯有关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乳房畸形。在我国,女性的乳头内陷发生率为 2%。乳头内陷影响乳房的美观,严重内陷会影响母乳喂养。如果乳头内陷得不到及时纠正,乳腺导管会因分泌物堵塞导致出现慢性炎症,严重者会形成乳腺脓肿等病变。

乳头内陷的发病没有年龄之分,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大部分为先天性。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是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所致。后天性乳头内陷往往是某些乳腺疾病的表现,常见的原因有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炎及乳腺相关手术的术后瘢痕等。

通过对乳头内陷的诱发因素分析发现,一部分原因可能与女性的生活习惯有关。研究显示,平时有束胸及俯卧睡眠习惯的女性,发生乳头内陷的概率较大。尤其是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春期女性,乳头长时间受压迫,可能诱发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导致乳头外凸不明显或乳头内陷。因此,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束胸及俯卧睡眠的习惯。

轻度乳头内陷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得了乳头内陷应该怎么治疗?乳头内陷在医学上根据程度分为 3 级:级为轻度、级为中度、级为重度。

针对I级乳头内陷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其中包括自行反复牵拉或使用负压吸引治疗。自行反复牵拉是指患者本人用一只手中指与食指轻夹乳头,然后沿乳晕周缘向下按压乳房,在按压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向外牵拉乳头,反复做20~30 次,早晚各做1次。负压吸引治疗是利用乳头内陷矫正器,长时间负压吸引乳头,每天佩戴2~3 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持续使用3个月~6个月,对于症状较轻的乳头内陷患者能得到较好的矫正效果。对于症状较重的Ⅱ/Ⅲ级乳头内陷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问卷调查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Copyright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2031,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93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