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应时 动静结合
关于养生,常有人存疑“动养生”和 “静养生”选择哪一个呢?是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 “生命在于静止”呢?2千多年前的医药著作《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周易》有言:顺天应人,适时而动 。这就是说,养生的关键是要把动静养生有机结合起来。所以,生命在于运动,但生命也包括静止,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更好地保养生命。
古人将一天的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条经脉和相应的脏腑,因此,人应根据一天中的时辰变化,顺天应时,动静结合,同时与国家提倡的健康基石“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也是相一致的。
需要恬静生息的时辰有:子时、丑时、寅时、午时。
子时是晚上11时至凌晨1时,此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中阴气最盛的时候,阴极生阳,顺应胆气的主令会使人体气息调顺,五脏六腑受益,子时的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此时体温降低,呼吸减弱,心率脉搏减慢,内脏器官功能下降,大脑中的褪黑素含量开始增高,从而诱导人体进入睡眠状态,人体处于最为放松的状态,机体也最为虚弱,需要休养生息,此时睡眠质量高,最为解乏,故子时睡眠至关重要。
丑时是凌晨1时至凌晨3时,丑时肝经当值,阳气开始升发,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气疏通和调畅脏腑、肢体、精神、情志的需要。人卧则血归于肝,丑时休息不熬夜,通过睡眠可以使血归于肝,肝血得以休养,使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达到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的效果。丑时易醒是肝经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的表现。此时不休息,会导致肝郁气滞,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进而影响到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厌油,饮食不佳,脘腹胀滞等症状。
寅时是凌晨3时至凌晨5时,寅时肺经当值,肝经生产的气血由肺经按照各个脏腑的所需分配给不同的经络,对各经络器官的修补至关重要,为身体第二天的生命活动提供各种能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经是人体脏腑气血流注的起始经脉,寅时是人体由静变动的开始,此时也要静卧休息,以达到脏腑精血充足的养生效果,健康的人在寅时应该处于深睡状态,通过深度睡眠完成生命由静至动的转变,若睡眠充足,清晨起床则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如果此时还在熬夜,肺经不能正常工作,就不能为各个脏腑供给气血,“肺主气”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出现心胸烦闷,咳嗽气喘,小便频数,肩背麻木酸痛等肺经问题。
午时是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午时心经当值,心是人体的主宰,“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达到滋养精、气、神的功效。午时是阳气最旺,阴气开始上升的阴阳转换时刻,应以静待之,故有“睡子午觉”的说法。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能躺下来睡,不要趴着睡。午时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处,可以使下午乃至晚上都神清气爽。
需要运动健身的时辰有:巳时、申时。
巳时是上午9时至11时,此时脾经当值,脾主运化,可以将胃内的饮食转化运送至身体各处,巳时精神最为振奋、体力最为充沛,工作、学习、运动效率最高。此时,要注意养护脾胃,避免久坐不动造成脾胃气息阻滞,出现腹胀、便秘、嗳气、呕吐等脾经问题。
申时是下午3时至5时,此时膀胱经当值,小肠会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位,代谢率最高,膀胱经是身体的一条大的经络,申时是人体的身体和精神进入的另一个阳盛阶段,是工作、学习、锻炼身体的好时段,运动能力达到巅峰,此时运动不易受伤。申时应该多饮水、不憋尿,若此时出现困顿无力、腰背酸痛、尿急尿频就是膀胱经虚弱的表现。
因此,我们要根据自然界的时间和气候变化,顺天应时,动静结合,规律生活,科学养生,就可以收到强身健体、颐养天年的效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赵智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