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经历
本人现为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美国Georgetown大学访问学者,2020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杰出贡献奖(食管癌领域),《食管疾病》杂志副主编,国际食管疾病协会(CSDE)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肉瘤、国际医疗交流专委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胃癌专委会副主委、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食管癌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主委。参与制定肿瘤内科治疗行业标准,包括2019-2021年CSCO食管癌诊治指南及2020年卫生部消化系统肿瘤诊治指南,编写了2018-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年度进展,参与编写2019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19CSCO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主持编写《食管癌患者管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团队主持并参与国内多项消化道肿瘤的重大科研课题,承接了70余项相关的全国及全球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针对目前消化道肿瘤的难点、重点问题,设计并开展了10余项研究者发起的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交流。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单臂、开放、Ⅱ期临床研究(CAP-02)”填补国内空白,研究成果被柳叶刀子刊《The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IF=44.5)所接收,“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方案已写入《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
多年来,本人注重加强健康科普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普及传播,从而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让大众知而能用,用而获益,可充分利用有效的医药卫生资源,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依靠专业知识,主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如下:
1、大力提倡并带头参与健康科普工作,深刻认识到开展科普的重要性,激发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多形式、紧跟热点、趣味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使健康科普工作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2、让名医走近大众,让专业正规的科学知识占据信息主流,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论证,与国家正规媒体合作,接受采访,以视频及新闻稿的形式向群众传播健康科普。
3、撰写医学科普文章。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结合自身肿瘤专业优势,定期撰写医学科普文章,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通过健康科普教育、科普文章、科普节目等方式,讲解疾病与饮食、运动、情绪等关系,通过讲故事、举例子,将防治疾病的知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传播出来。提高目标人群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使其了解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早期症状等相关知识,树立疾病可防可治的信念,转变不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从而消除疾病危险因素。2022年主持编写了《食管癌患者管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为食管癌的防治做出了有效的工作。
4、定期举办科普教育展及心理讲座。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往往起病慢,病程长,对于癌症防重于治。癌症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身心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常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沉默少言、郁郁寡欢的不良情绪,如不及时给予心理和社会支持,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厌世的自杀行为。因此,本人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不仅传播防癌抗癌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癌症,还通过心理指导,开展讲座,减轻癌症患者的压力,帮助其增强抗癌信心。
在今后的健康科普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融合新媒体,开拓健康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